尽管距离第8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正式举行还有一段时间,但奥斯卡“荣誉夜”已于2010年11月13日提前举行。作为五届奥斯卡奖得主,“电影教父”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获得了最高荣誉奖杯——欧文撒尔伯格纪念奖。可以说,这个奖是他人生中最后一个实至名归的奖项,而且,再也没有哪一个奖项能够配得起他的巨大成就了。
《星球大战》系列片的创始人乔治·卢卡斯在引荐科波拉的致辞中表示,科波拉不仅是他的电影导师,也为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电影人点亮了一盏明灯,“他是我们的领路先锋,赐予我们创作灵感。”
而科波拉的表态更是所有人的心声:“我入行以来做过编剧、做过导演,并先后得到了诸多荣誉。撒尔伯格纪念奖对我来说,可谓终极荣耀!”
让人膜拜的“电影教科书”
如何衡量一位导演在电影史上的地位?无外乎两个方面——艺术和商业,而且要同时获得观众、票房和同行的一致认可。而在如今健在的电影大师中,能把这些都做到的,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是毫无争议的一位。在艺术方面,他是“别开天地另创一家”;在商业上,他屡屡创造的票房奇迹还在延续,而他的同行们,心甘情愿地把各种大奖捧到他面前……
从《巴顿将军》为他捧回第一座小金人开始,科波拉为电影史创立了一座又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教父》三部曲在百年影史的各种排名中始终名列前茅,是各种电影人膜拜的电影教科书;《现代启示录》当年让各种专家、影评人看得找不着北,随着时间的积累,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这部影片有着那么多可以深入挖掘的秘密,无论是人性的还是哲学的,抑或电影本身的,这部复杂的“电影论文”已经超越了它诞生的那个时代;《吸血惊情四百年》华丽得有如一出意大利歌剧,在此之前从没有人敢把吸血鬼电影拍得如此奢华……
然而,在科波拉近半个世纪的从业经历中,他一直置身在“水深火热”之中,一阵子是最具“创造力的天才”,一阵子又是“失去监督的疯子”。他的消沉、崛起、失败、再崛起,己经构成了电影史的一部分。
“教父”诞生,一段“最可怕的经历”
1939年,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出生在美国底特律一个意大利移民家庭。9岁的时候,他得了小儿麻痹症,天天躺在床上,在自己的大脑里编故事玩,这也许是他后来从事专门用影像讲故事的导演这一行的最初原因。在少年时代,他经常混迹于剧院后台,对电影十分着迷。科波拉曾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电影,那时他已经拍摄了多部短片,其中还包括了色情电影。从60年代开始,他一直在好莱坞打杂,做了一名编剧。但这些作品只给他带来了一些毫无价值的赞誉,却让他逐渐地陷入到经济危机当中,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具有导演的天分。正如科波拉的好朋友卢卡斯(《星球大战》系列影片导演)所说:“在我认识的所有导演中,科波拉是最大的自我中心论者和最大的不稳定者。”
直到1970年,他因《巴顿将军》一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剧本奖时,他的才能才得到了承认。但这并没有让他的经济条件有所改善。
1971年,他办公室的门被法院一次次封掉,因为他欠了太多的账。他被逼上了绝路,只好接受了派拉蒙电影公司给他的一份工作——拍摄了马里奥·普佐的黑手党史诗《教父》。
实际上,科波拉并不喜欢这本书,也对演员不满意。当公司老板拒绝让性情执拗的马龙·白兰度领衔主演时,他很痛恨制片人,原想最好是立即把这项差事扔掉。直到今天,科波拉仍把它描绘为“生活中最可怕的经历”。
《教父》耗资700万美元,赚回3亿美元的票房收入。但是直到今天科波拉仍不喜欢这部影片,他说:“我对它不感兴趣。令我吃惊的是它竟那样成功,以致当我打算从事别的事情时,它又把我拉进了另一次辉煌。”
在影片《教父》中,科波拉有意识地去表现了美国黑手党的活动与美国政界、司法界的关系,而且还从同情的视角去表现了这些黑社会人物的“人性”:他们并不是一般影片中常见的那种杀气腾腾的恶霸歹徒,而是同样重视家庭伦理的“严父”和“富有责任心”的“有志青年”。这种新的构思使美国观众有耳目一新之感,特别是影片宣传的那种奋斗精神,在观众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他毫无兴致地又开始拍摄第二集,是电影公司慷慨的允诺将他拉上马的。1974年,《教父2》取得了更大的成功,科波拉因该片获得三项奥斯卡奖。此时,他首先是有了最有创造性和最强有力的电影创作者之一的声誉。而且同年的《对话》获得了当年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教父》和《对话》使科波拉获得了巨大的荣誉和商业成就,于是他终于可以筹备自己真正想拍的电影了。
《现代启示录》,破产成为“家常便饭”
在两集《教父》取得了国际性成功后,1976年,科波拉自己筹资拍摄了反映越南战争的影片《现代启示录》。这个雄心勃勃的拍摄计划笼罩在喧嚣一时的挫折和预算超支的阴影里。耗资达3000万美元被认为是天文数字的代价,美国《娱乐周刊》称科波拉是一个“失去监督的疯子”。
此片推出后,评论界一片茫然。投资商不满意,评论家不满意,演员不满意,科波拉自己也不满意,甚至于老天爷在拍摄期间也没有好脸色。该年度的奥斯卡奖角逐中,该片榜上无名。《现代启示录》的滑铁卢不仅让科波拉名誉扫地,而且让他欠下了重债。只有当年美国《新闻周刊》的评论文章写道:“这是科波拉的一部登峰造极的战争史诗,是对越战道义问题彻底而深刻的探索。而且还不止于此,在某些方面它超越了文学和哲学所能达到的境界,以至于只有真正的电影艺术才能最有效地表现出来。”
然而,《现代启示录》却是一部真正的杰作。影片具有一种“大歌剧”般的风格,夸张而华美,带有强烈的表演色彩。这部影片不仅是对人性本质的探讨,也是对战争的深刻反思。这部在商业上遭到惨败的影片,却为科波拉赢得了左翼艺术家的声誉。在1979年《现代启示录》再夺金棕榈大奖的时候,濒临心理极限的科波拉曾说,这部电影应该只在一家电影院播放,并且是特殊制造的电影院,然后连续播放10年,才能体现出电影的价值。
现在看来,它绝对是一部拍给未来的电影。即使是在摄影和音效编辑方面,这部影片已被列入教学范本。但它的上映时间刚过资格要求的10年,就马上被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列为政府收藏作品。影片对声音的巧妙应用,让影迷们一直津津乐道,特别是瓦格纳歌剧《女武神》和“大门”乐队的《TheEnd》。科波拉对光的运用堪称教科书级别——他为了追求一种歌剧风格的戏剧光效,大量运用逆光、轮廓光、背景光,还专门施放了红、黄、绿、蓝、紫各种颜色的烟雾和烟火,使血腥的战场和神秘的丛林,看上去如同五光十色的舞台,这种造型感极强的打光,营造了一种强烈的原始感和威严感。科波拉招牌式的交叉蒙太奇手法也是《现代启示录》中重要的表现手段,并且影响了后来很多的宏大叙事体裁影片。他的镜头语言达到了诗意的高度,恍惚错落,宛如梦幻。
然而在当时,《现代启示录》让已经获得无数赞誉的科波拉再一次陷入危机当中。于是在1981年,他孤注一掷地投入到影片《心上人》的拍摄当中去。他起用娜斯塔西姬·金斯基做主角,仅置景就耗资600万美元。然而,本想靠此翻身的科波拉再一次受到重创,最后这部耗资3000万美元的影片仅收回成本100万,科波拉因此债台高筑多达5000万美元。
在整个80年代,科波拉都处于一蹶不振当中,接连拍摄了《小教父》、《斗鱼》、《棉花俱乐部》、《佩姬苏要出嫁》、《石花园》等诸多影片,但大多反映平平,既无艺术成就也谈不上票房成绩。不顺遂的不只是事业,他的儿子吉安·卡洛也因车祸死亡。
没有一个导演像他那样常常破产,他只得一次次把家里的财产拿出去抵押,妻子埃莉诺如此形容他们的生活:“弗朗西斯是在钢丝绳上跳舞,我则拉着钢索。”他自己也承认置身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朋友、商业伙伴卢卡斯又一次讥笑他:“弗朗西斯是一部意大利歌剧。他需要的是杂乱无章和闹哄哄的氛围。”
《教父3》,科波拉的“复活”
为了解决他个人和摄影棚的资金困难,科波拉答应拍摄《教父3》。果然,“教父”又一次挽救了科波拉。
1990年拍摄的《教父3》,整体成绩无法与前两部匹敌,但仍为柯里昂家族史作出了史诗式完结。阿尔·帕西诺饰演的迈克此时已步入老年,他想将家族事业从黑道漂白,向欧洲大企业和上流社会发展,并准备安享晚年,不料发现白道的斗争跟黑道一样激烈,最后仍不得不用暴力手段解决纷争。本片主角延续前作,但加入了安迪·加西亚饰演新一代接班人,导演的女儿索菲娅·科波拉也参加了演出。这部影片带领人们见证了科里昂家族的兴衰,黑帮江湖的生存法则与道义,赤裸裸的利益争夺,亲情与爱情在“大秩序”之下的脆弱,见识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尊重,并经历了一个人自我内心的背叛及救赎。
上世纪90年代,科波拉的事业终于稳定下来,他拍摄的《吸血惊情四百年》、《造雨人》等都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
《吸血惊情四百年》是一部角度崭新的吸血鬼题材恐怖影片。所不同的是,科波拉没有把吸血鬼作为一种邪恶与丑陋的化身,他着意刻画的是德考拉伯爵在成为吸血鬼之后,依然对爱情执着地追求,仿佛是一曲献给吸血鬼的壮丽悲歌,华丽得有如意大利歌剧,由此成为吸血鬼题材的经典电影,影响深远。比如在最近很受关注的《暮光之城》中,我们依然能够看到科波拉精神的影子。
影片《造雨人》是科波拉1997年根据约翰·格林沙姆的畅销小说改编的,也是他多年来最优秀的影片之一。它讲述一个大无畏的年轻律师,为穷人伸张正义,与贪财而又道德沦丧的大公司进行斗争。这部影片也成为了法律题材电影的经典,而当时片中饰演正义斗士的马特·达蒙也一举成名,成为如今好莱坞当好影星。
进入21世纪之后,科波拉不再拍摄宏大的巨片,而是改拍更小、更个人化的电影。如今,已年过古稀的科波拉正在为《现代启示录》的最新蓝光大碟制作数小时的花絮。科波拉拍摄的《泰特罗家族》讲述的是一个艺术人才辈出的意大利移民家族中,几代家庭成员在艺术理想方面的分歧和彼此间的激烈斗争,这部影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的显赫家族。而他即将拍摄的新片是《此刻与日出之间》,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惊悚片改编自科波拉亲自创作的一个短篇故事。这是他于1974年自编自导《窃听大阴谋》之后,30多年来第一次写原创剧本。他说:“我只钦佩像伍迪·艾伦那样的人,他每年都写一个原创剧本,那太令人吃惊了,我多希望我也能这样。”
一个家族的荣耀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是赫赫有名的“科波拉家族”的掌门人。在美国电影界,这个家族是好莱坞历史上祖孙三代都获得过奥斯卡奖的一个家族,具有不可撼动的至尊地位,就如同政坛上的肯尼迪家族和布什家族。
这张照片汇聚了科波拉家族的三代名人。前排中间是弗朗西斯的父亲卡曼·科波拉,
前右二是弗朗西斯本人,后左是尼古拉斯·凯奇。
父亲卡曼·科波拉:“御用作曲家”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父亲是卡曼·科波拉,他是一个意大利裔作曲家,还是一位长笛演奏家、流行歌曲作者、音乐导演。在弗朗西斯的童年时代,他就是在父亲的阴影中成长起来的,他经常在后台观看父亲的演出,也经常受到父亲的训教。而终于有一天,他可以“雇用”父亲为自己作曲,那就是电影《教父》。《教父三部曲》不仅使弗朗西斯斩获了诸多奥斯卡奖,也为他的父亲带来了大奖荣耀,卡曼在1974年凭《教父2》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而《现代启示录》也是卡曼创作的原创音乐。顺便一提的是,弗朗西斯的母亲意塔利亚·波波拉,以及他的妹妹泰丽娅都是演员。
女儿索菲娅:最具原创力的导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女儿索菲娅·科波拉,是当今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新锐导演。在父亲巨大的盛名之下,她仅凭几部电影,就一跃跨入美国最具原创力、最有前途的年轻导演行动,甚至在英国权威电影杂志《电影大全》评出的“史上百位伟大导演”中,成为唯一一名上榜的女性,为科波拉家族再续传奇。
出生于1971年的索菲娅,一出世就被家族光环笼罩。还在襁褓之中时,她就被作为“道具”带上了银幕,在《教父》结尾作为接受洗礼的小婴儿出现;两岁时,她再次出现在《教父Ⅱ》中,饰演了一个在轮船上玩耍的儿童。在父亲的安排下,8岁的索菲娅开始了她的“正式演出”生涯,相继出演了父亲执导的《斗鱼》、《局外人》等多部影片,也在其他几位导演的电影频繁曝光。家族名望无疑给索菲娅带来很多机会和便利,她几乎得到了一切她想要的东西。但盛名之下,她的事业并不是一路凯歌……
18岁的时候,索菲娅在《教父3》中出演主要角色,由于演技稚嫩,她的表演被无情地批评为“一场令人发笑的表演”,随后她在《星球大战前传Ⅰ》里的表演也是恶评如潮,以致于次年的美国“金酸莓奖”颁给她最差女配角奖和最差新人奖。
然而沉寂多年后,索菲娅凭借自己的才华实现了华丽转身。作为导演的她,只用了三部大银幕作品,就让无数之前不屑的眼神变成惊叹和赞赏。《电影大全》给她的评语非常独特,“做演员她表现垃圾,但作为导演却很有主见,她的作品能打破固有框框,展现出她勇敢、冷傲及爱幻想一面。”
1999年,她亲自编剧、执导了处女作《处女之死》。影片细腻地营造了一种哀怨的怀旧格调,流露出的青春期少女的忧伤。这部仅用29天就拍摄完成的影片一面市,就受到了近乎狂热的欢迎。在戛纳电影节首映时,它被盛赞为“让人为之一振的导演处女作”。2003年,由索菲娅再次编剧、导演,投资仅400万美元且只用了27天就拍摄完成的《迷失东京》,使她再次成为焦点。影片讲述了两个陌生美国男女在东京相遇的故事,索菲娅精妙到位的拿捏,使影片流淌出不可抵御的忧伤和迷离却又不失温情脉脉。《迷失东京》获奖无数。其中包括威尼斯电影节最受欢迎影片奖、金球奖最佳电影剧本奖,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电影剧本和最佳男主角四项大奖,同时获得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4项提名并最终拿下最佳原创剧本奖。2006年,索菲娅大胆地把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搬上银幕。这部被称为索菲娅“最野心勃勃的影片”的《绝代艳后》,号称每次拍摄都需四小时的造型。在第7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中,摘得“最佳服装设计奖”桂冠。4年之后的2010年,索菲娅带着新作《在某处》重回人们的视线,这一次,她向观众们展示了两个她最熟知的世界——酒店和好莱坞,讲述一个“发生在当代洛杉矶的亲密故事”。索菲娅凭借此片,获得了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虎父无犬女。索菲娅获奥斯卡时,父亲到场祝贺
索菲娅的才华不只在电影方面,她还是一个“时尚缪斯”。就在她因《教父3》的表演而离开好莱坞的那段时间里,她对时装和摄影产生了浓厚兴趣。身材高挑的索菲娅被著名时装大师朗格·斐邀请当“香奈儿”的代言人,还随设计师卡尔拉格福德学习服装设计。后来索菲亚加入服装品牌X-Large成为其合伙人,激发起索菲亚创业的劲头。经过一番努力,属于索菲亚的休闲时装品牌“MilkFed”终于诞生。1997年,MilkFed获时尚杂志评选的“最佳独立时装品牌”之一。
此外,她还身兼法国名牌LV设计总监马克·雅格布的潮流顾问,马克还将一款手提包命名为“Sofiabag”,天意从来就偏袒这位天之骄女,她所引领的潮流指标更被誉为“索菲娅效应”而风靡欧美,不断获得国际时尚媒体的赞誉。独特的衣着品位和设计风格令她在时尚圈里大放异彩,索菲娅还曾被美国时尚杂志《名利场》授予年度十佳衣着奖。
2008年,弗朗西斯·科波拉与女儿索菲娅出现在Louis
Vuitton的广告大片中,
片中广告词是“每个故事中都有一段美妙的旅程”。
尼古拉斯·凯奇:家族“双面人”
科波拉家族的另一个大明星,就是大名鼎鼎的尼古拉斯·凯奇。他的原名是尼古拉斯·金·科波拉(Nicholas Kim
Coppola),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侄子。传说他之所以改姓,是因为他刚出道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他不过是借了叔叔的名声,曾经有人在片场大声朗读《现代启示录》的台词刺激到他,他不想借助家族的名声出名,所以改姓。至于为什么改姓“凯奇”,一种说法是他因为喜爱作曲家约翰·凯奇,另一个说法是,在他19岁的时候,为纪念他最爱的漫画角色——一个刀枪不入的黑人佣兵:卢克·凯奇而改的姓。
尼古拉斯·凯奇作为科波拉家族的一员,他从小就在充满音乐与书籍的环境中长大,并对演戏、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17岁开始进入电影圈,
1984年在名片《鸟人》中担任了主角,充分展现了过人的演技,开始为人们所瞩目,该片1985年获得了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从此凯奇开始走向成功。在上世纪80、90年代,他主演了一系列影片,比如《棉花俱乐部》、《爱的召集令》、《忧郁男孩》、《佩吉苏要出嫁》、《月色撩人》、《吸血鬼之吻》、《火鸟出击》等影片,在这些影片中他对不同角色的处理都极见功力,有着不错的表现。尤其是在《我心狂野》中,凯奇身着蛇皮夹克站在滚滚车流之上演唱猫王名曲“Love
Me Tender”一段,更成了电影史上的一个经典场面。该片于1992年获第4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成为凯奇事业的转折点。
1995年对凯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他主演的《逃离拉斯维加斯》是一部成本仅有350万美元的小制作影片。但是,他那深入灵魂的表演使他赢得了一尊金光闪闪的奥斯卡金像奖,更使他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好莱坞明星。之后他转变戏路,向动作片进军。
凯奇代表作《夺面双雄》
他于1996年主演的动作片《石破天惊》,使他跃身成为全球国际票房巨星,
1997年,他又以《空中监狱》和《夺面双雄》雄霸暑期票房,成为了好莱坞又一动作派票房巨星。从而也证明了他的戏路相当宽广,是个货真价实的奥斯卡影帝。在这之后他出演了不少卖座影片,当然也没有放弃他钟爱的独立电影。1998年尼古拉斯·凯奇与梅格·瑞恩合拍爱情片《天使之城》又成为一时佳话。2000年后,他出演了温馨的亲情片如《居家男人》、《火柴人》,均扮演温情父亲,双双获得好评。而《战争之王》、《国家宝藏》、《先知》、《坏中尉:新奥尔良港》、《海扁王》等,都是他在新世纪的代表作品。他的演艺生涯还在不断攀向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