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去美国的路上,飞机一起飞,Samuel就拿出他的小屏幕,对我说:“你猜业余厨艺大赛最后是什么人得了冠军?”我抱着我的书说:“一个男人?”厨房奇葩差不多都是男人,只是他们没有茱莉亚•查尔德出名。
“不,是女人。”Samuel努力激发我的兴趣,“你猜她是哪国的?”“中国的?”否则干吗要我猜。“不,是越南人。”我不知道自己跟越南也有渊源。“你知道她是做什么的?”Samuel像在拍卖孤品,准备在最后时刻亮出有分量的筹码……“她,裁缝?”“不——是,她是个盲人。”“啊?!我才晓得盲人也算职业。”“你跟我一起看就知道她多厉害,里面有个意大利评委,他穿的衣服你肯定能震惊。”我心软了,只好收起自己的书,开始看三个人如何通过三枚鸡蛋从一群热泪盈眶的人中胜出。
Samuel很聪明,用水煮蛋、单面荷包蛋、鸡蛋饼这道实用考题来吸引人跟他欣赏美国厨艺大赛,这是男人观赏节目的特点吗,得像看世界杯,有一同喝彩的人才过瘾?出发前,他下载了整个大赛。还好,看了不到三集就觉得困了,我在颠簸的幽暗里悄然闭上眼睛,心想真好,等我醒来他最好看完了。
“你醒来了?”Samuel一见我醒来就关上了他的动漫,继续调出我睡着前看到的那箱螃蟹……我想读完一本书的长途飞行计划如浮云消散。“我感觉意大利烩饭值得你学习。”他补上一句,“看过才了解煮米饭是很难的。”那是,你知道哺养你长大多么不容易了。
很醒瞌睡的一集,一个刚刚成为做龙虾冠军的男人,在准备意大利烩饭的材料时,竟然忘了拿——米!大赛的规则是,只要你走出选材库,就不能再返回。于是,他只好向每个竞争对手借米,人际关系在成功中的重要性即刻昭然,他虽借到米,仍惨遭淘汰。
我们真的把大赛全程看完。我被吸引了,只是狐疑,为何每个参赛女士的口红都一模一样。不过,厨艺大赛让我想到美国有一种心理学课程叫“打球心理学”,专门给各种球类的业余爱好者授课,训练他们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这个球打得好,不见得下个球也会好;这个球打得不好,也许下个球就会赢;没有哪种赢可以骄傲一辈子,也没有哪种输能打击你一生,每一次输赢,只是一个球,你的关注力永远要放在下一个球,你对下一个球的心态应是:尽力打好。
我怎么觉得“打球心理学”应该从幼儿园大班就开始授课。
那个越南盲女的获胜,就是因她看不到评委对她偶尔的失望表情,看不到对手的菜摆盘多么精美……她完全专注在舌尝、鼻嗅、指摸的世界里,尽心打好自己的每个球,于是,她虽然不是每一场的冠军,却能不被淘汰,坚持到最后胜出,她竭力在做的只是娘家菜的可口与温情。
在美国的每天早上,只要Samuel在身边,他就会给我煎两个荷包蛋,都保持了圆型、不焦。
(注:此文原载于《深圳特区报》8月29日“人文天地·前海”B3版
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3-09/05/content_2612874.htm)
|